新闻动态
广州首次公布生态红线区
2016-11-10 11:06:47

     导读:到2020年,形成有序的环境空间管控局面,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管控,产业园区布局得到优化,环境超载状况有所缓解,城市水体基本消除黑臭,PM2.5年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

     原标题:广州首次公布生态红线区

     41个区域被划入 占全市域土地面积的14.25%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有序的环境空间管控局面,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管控,产业园区布局得到优化,环境超载状况有所缓解,城市水体基本消除黑臭,PM2.5年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其中,到2017年,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确立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广佛跨界区域16条河涌消除劣Ⅴ类。

    到2030年,全域大气、水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持续增加,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基本协调,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城市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城市水体基本消除劣Ⅴ类,水生态得到恢复,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建立起国内领先、覆盖全域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划分北中南三区差异化治理

    北部生态屏障区

    主要包括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白云区二环高速以北地区,黄埔区北部,总面积约5171平方公里

    生态承载力较强,环境资源整体不超载,但由于生态功能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高,基本无剩余环境容量可用。实施保护为主、谨慎开发的调控策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高新技术研发制造等低污染产业。

    中部城市环境维护区

    主要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全部,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南部地区(除知识城和九龙镇区),面积约933平方公里

    环境资源极度紧缺,生态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将实施治污减排、优化开发的调控策略,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改善人口产业过度集聚状况。

    南部生态调节区

    主要包括番禺和南沙地区,面积约为1330平方公里

    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强,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对平衡,生态敏感,但由于地处流域下游,发展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实施保育生态、重点开发策略,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疏散,将突出自贸区高端定位,大力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贸易、高端制造等产业,限制废气排放量大的电力、热力、冶炼等项目。

    文/广州日报记者卢文洁

    昨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 年)》(下称《总体规划》)。广州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等41个区域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现状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总体规划》还首次划定市域三大环境战略区,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

    全面评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杨柳通报,《总体规划》首次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为广州市落实国家、省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治理行动计划,推进环境精细化、清单式管理奠定基础。

    根据市环保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除从化区承载力平衡,其他各区均超载。广州全市整体超载19倍,其中,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和白云区五区整体超载17.2倍,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超载倍数分别为13.4、2.4、5.2、3.7、0和0.7倍,其中黄埔和南沙超载主因分别为石化生产和电力生产。

    《总体规划》提出,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生态承载力利用强度。到2017年,广州的生态承载力超载倍数控制在21倍以内,全市范围内NOx(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5%和16%以上,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超载单元超载量分别削减23%和13%以上。

    到2020年,生态承载力超载倍数控制在23倍以内,COD和氨氮超载单元超载量削减33%以上。到2030年,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至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大幅度下降,生态承载力超载增长趋势进一步减缓。(来源: 广州日报)

    广东阻垢剂:http://www.mozugouji.org